×
古汉语研究

社会礼仪与汉语词汇关系刍议

社会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性的交往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准则,包括社会性的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社会礼仪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礼仪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民族、部落、人群等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礼仪。我国拥有至少五千年以上的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华夏民族便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社会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便记载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对后世直至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足以证明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1]。社会礼仪对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社会礼仪对于和谐文化的建设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社会礼仪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语言重要要素之一的词汇,与社会礼仪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就汉语而言,社会礼仪与汉语词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礼仪的出现和发展会促进汉语新词的产生,会引起部分汉语词义的变化,某些社会礼仪的变化或消亡会导致部分汉语旧词的消亡,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包括积极和消极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努力发挥汉语词汇对于社会礼仪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另外本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今天关于社会礼仪的分类标准不尽一致,与古代也不尽相同,为研究方便,本文仍按古代“五礼”的分类方式来阐述,但同时将今天的社会礼仪与古代的“五礼”结合起来分析。

一、社会礼仪的出现和发展促进汉语新词的产生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礼仪的出现和发展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包括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就汉语而言,社会礼仪的出现和发展将大大促进汉语新词的产生。下面分别从“五礼”的角度来分析。

1.吉礼的出现和发展促进汉语新词的产生

吉礼指祭祀之礼,先民通过祭祀以求吉祥,故称吉礼。按照祭祀对象,吉利可分为天神、地祗、人鬼等三类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每类又有若干小类。吉礼今天可泛指一般祭祀之礼。吉礼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汉语新词的产生。如汉语词汇中与天神祭礼相关的词语有祭日、祀天、祭月、祭星、祭神、祭赛等,与地祗祭礼相关的词语有祭田、祀土、祭地、祀田、祭社、祭门、祀社、祭蜡、祭灶、祭土、祀灶等,与人鬼祭礼相关的词语有祭孔、祀孔、祭厉、祀孤、祭祖、祭养等。其它与祭祀相关的古今祭祀词语又如祭礼、祭赙、祀奉、祭器、祀舍、祭酹、祭坛、祀典、祭台、祭品、祀命、祭司、祭奠、祭拜、扫墓、烧纸钱、冥币等。

2.凶礼的出现和发展促进汉语新词的产生

凶礼指逢遇凶事而举行的哀吊礼仪,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种,《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又“以恤礼哀寇乱。”“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丧礼哀死亡。”凶礼今天可泛指一般的丧吊慰问礼仪。凶礼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汉语新词的产生。如与丧礼、吊礼相关的词语有哭丧、吊丧、丧主、棺椁、吊祭、丧事、丧次、治丧、丧器、吊孝、吊客、灵柩、下葬、吊唁、丧服、丧制、丧哭、丧奠、丧灵、哀吊、哀诔、丧车、丧具、悼词、吊辞、吊问、哀临、吊会、吊慰、吊赠、哀辞等,其它与凶礼相关的古今词语尚有很多,又如恤典、禬礼、慰问、抚恤、恤金、恤孤、恤礼、抚恤金、慰问金、募捐、救助、建祠、恤赏、立坊、恤荫、救济、捐款、配飨、追封、赐祭、合祭、祔祀、赠谥、树碑等。

3.军礼的出现和发展促进汉语新词的产生

军礼指军事活动方面的礼仪,包括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五种,《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又“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军礼今天可泛指一切与军事相关的礼仪。军礼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汉语新词的产生。如与古代五种军礼直接相关的词语有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御驾亲征、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另外汉语中还有很多词语与古今军礼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如军人、军籍、军力、兵力、军工、军仗、军令、军伐、军鼓、战鼓、军行、战庸、战尘、军衔、军衣、兵库、兵略、战功、盔甲、军服、军帑、军器、军勋、军赋、征讨、兵伍、兵祸、战功、战祷、战叫、军家、战地、战垒等。

上一篇:曼谷的慢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