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汉语研究

传抄古文整理与研究

吉林大学李春桃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抄古文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5CYY039),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刘传宾、张丽娜。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成果以传抄古文为主要的整理与研究对象。传抄古文是指经过后人辗转传写而得以保存的古文字资料,主体是战国文字,又称传世古文或简称为“古文”。如“也”字古文作

、“说”字古文作

、“曲”字古文作

,等等,皆是其例。成果在全面整理古文材料的基础上,对古文的源流、价值、文本问题、形体特点、考释方法、书籍版本、时代特征、国别性质进行综合研究,同时设有专题研究部分,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编写了古文形体检索表、古文印章辑录表、传抄古文与古文字形体对照表等。通过对古文的整理与研究,使学界能够更好地利用古文资料,并力求推进传抄古文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成果首先按照时代的顺序,对古文的发现、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结合典籍记载讨论了古文的来源及发现,对孔壁竹书及历史上古文经的几次发现予以介绍,也对传抄古文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探讨古文的价值,主要是结合前人及本人自己的成果,讨论古文对出土文献及传世典籍的作用。出土文献方面的价值包括据古文形体考释古文字、据古文中的用字习惯解决出土文献中疑难问题。关于前者,成果考释了左塚漆梮中的“触”字、“息”字、邾公托钟铭文中的“穆”字;关于后者,成果解释了何簋铭文中的“乱”与番生簋盖铭文中的“靷”字。至于古文对传世文献的价值方面,成果从传统的音韵、字形、训诂等角度入手,按音、形、义不同角度来讨论古文对传世典籍研究的重要性,笔者曾撰有一篇小文《浅谈古文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谈这一问题。古文文本问题比较突出,因为传抄古文屡经抄写,所以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误植现象、伪造古文现象等,成果第三章第一部分专门对《汗简》《古文四声韵》古文误植现象进行了清理,共找出古文误植现象147组,其中很多都是前人未指出的。本章第二部分对古文其他的文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古文偏旁的改造与拼合、伪造古文等现象,等等。

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出土古文字考释方法,没有专门讨论传抄古文释读方法的。成果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考释古文的方法问题,此章分别从破解通假关系、注意古文形体讹变、了解古文体系中的误植现象、注意古文自身系统的联系性、重视古书中特殊用字现象、利用出土文献考释古文、注意古文与后世俗字之间的联系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结合的都是本人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考释了“迩”“先”“殷”“曲”“说”“髻”“虹”“矢”“斯”“媟”“敦”“赩”“押”“也”等数十个字的古文形体,通过这些形体的考释,总结出一套古文的释读方法。成果中第五部分主要讨论的是《古文四声韵》一书的版本问题,成果将目前能见到的汪启淑刻本、宋刻配抄本、罗氏石印本、碧琳琅馆丛书本等都做了细致的比对,以便能确定各个版本之间的异同以及优缺点;同时还对《集古文韵》一书做了全面研究。以往学界并不重视该书,就连专门研究传抄古文的学者都不将该书列为研究对象,成果对其价值,以及其与《古文四声韵》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第六部分则专门研究隶定古文,鉴于已有学者对隶定古文做过专门的整理与研究,所以这一章仅仅对以往未能解决或释读存在争议的形体进行考释,分别从隶定形体和隶定规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考释了“列”“仆”“与”“涂”“鞠”“纲”“惄”“顺”“噫”等字的隶定古文。

古文的时代问题是该成果的重点内容之一,成果第七章专门讨论了古文的时代特征。早在民国时期王国维便提出古文来源于孔壁竹书,与六国文字为“一家之属”,此说确不可移,也屡次被后来的出土资料所证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传抄古文是由汉代人整理,并辗转流传至今,所以里面含有明显的汉代文字特征。而汉代以后,人们已经不明白古文的性质,会把当时不熟悉的形体都当成古文,所以《汗简》《古文四声韵》等晚出的传抄古文书籍中还含有大量的后世俗字。本章第一部分讨论了古文与先秦时期古文字,包括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关系,并对古文字中的“窥”“画”“邎”“树”“

”“

”等字进行新释,或对已有意见进行了补充。古文中也含有汉代文字,成果通过列举多个例子证明此点,并据此讨论了“闵”“盗”“流”“忧”等字的古文。在古文与俗字关系一节,揭示出传抄古文中也含有大量的俗字,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据俗字讨论了“象”“长”“龙”“居”“宁”“筓”“要”“叫”“六”“果”等字的古文,同时根据古文的写法考释了“

上一篇:高本汉与中国语言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